公关心理学即公共关系心理学既是心理学,又是公共关系学。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进一步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改革是现代中国的主旋律,改革的内容之一是要将以平等、竞争与劳动为特征的商品经济引入中国,从而使中国溶人民主化、商品化、人性化的大潮流。这种潮流客观上要求人们在全球已成为一个大村庄的激烈竞争中,不仅有实力应付与国外大公司所进行的集团竞争,而且又能在与各类团体所开展的游击战术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竞争还必须充分体现人性化社会,高度重视公众心理需要、情绪状态、个性特征、心理坐标等特征。此外,几年的改革实践,也遇到了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一方面是缺乏沟通、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则是“私关”猖獗,世风日下,甚至人心迷乱。因此,人们深感有着眼于公众、着眼于公众心理的公共关系的必要。
现代的全方位竞争使传统公关受到了严峻挑战。那些不注重团体及个体自身形象、缺乏人际交往艺术技巧的团体已难以发展。可以说,团体着想在这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中存在、发展,就不能无视公共关系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与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密不可分的。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即公关主体(实施公关活动的社会组织或组织的代表、公关客体(组织的各种公众,其中主要指各种外部公众)、公关中介(传播、沟通),因此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相应地就由三个大的方面构成:一是公关主体即社会组织心理,二是公关客体即公众心理,三是公关中介即传播、沟通心理。
(一)公关主体心理
公关主体心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研究探讨组织成员(members of organization)应有的观念系统(组织成员的主体观念、组织成员的客体观念、组织成员的主客体关系观念)。开展这一部分的探讨、研究,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尤其必要,它对引导我国公关工作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组织领导心理,包括组织领导的形象心理、形象决策与管理心理等。组织领导作为组织的主要决策者、管理者,其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对于正确开展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组织群体心理,包括组织群体对组织形象的影响;组织成员的群体效应与组织形象建设;群体的沟通、交往、决策与组织形象建设等内容。群体是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组织塑造自身形象的基本单位和基本组织形式。因此,研究组织群体的行为特点及在沟通、交往、决策中的心理特点、心理倾向,对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众心理
公众心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研究公众心理的基本特征与一般倾向,包括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如性别角色心理特征、年龄角色心理特征、职业角色心理特征等);公众的社会认知、社会感情、社会态度、利他行为、侵犯行为等内容。研究、把握公众心理的基本特征与一般倾向,对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2、研究公众心理变化的基本动因,包括公众的需要、动机、价值观等内容。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了解公众的需要、动机,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前提,又是顺利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组织在制订公共关系策略时,也需要对各类公众的价值观进行分析研究。
3、研究公众的心理效应,包括几种常见的心理效应(如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移情效应等)、影响公众心理效应的因素(如公众的自我意识、刻板印象、地缘心理、民族心理、时尚心理等)等内容。正确把握公众的心理效应,积极引导公众对组织的信任、支持,有利于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
4、研究对公众心理的认知,包括对不同类型公众的认知(如对内部公众、社区公众、政府公众、消费者公众、媒介公众等的认知)、认知公众心理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换位法、参与实践法、调查统计法等)等内容。对公众心理的认知,是和公众心理进行沟通,对公众心理施加影响的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传播、沟通心理
公关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传播的过程。通过公关活动,使组织与公众之间紧密联系,让组织走向公众,让公众了解、喜欢组织,而这正是通过公关传播实现的。了解公关传播心理,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传播的目的。传播、沟通心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研究传播心理的几种主要范式,包括人本主义传播论、精神分析传播论、认知理论传播论、行为主义传播论等内容。这些传播理论对公共关系传播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研究传受关系与传播策略,包括传受者心理互动(传受者间的功能互动、传受者间的人格互动)、传播策略(传播的一般策略、人际传播策略、组织传播策略、大众传播策略)等内容。
3、研究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与沟通,包括影响公众心理的常用方法(浸润法、劝导法、榜样法)、与公众沟通的方式(导引式沟通、疏浚式沟通)等内容。
4、研究不同传播类型的心理基础,包括人际传播心理(人际传播的含义与特点、人际传播中传受者间的心理关系、组织形象的人际传播心理技巧)、组织传播心理(组织传播的含义与特点、组织传播中传受者间的心理关系、组织形象的组织传播心理技巧)、大众传播心理(大众传播的含义与特点、大众传播中传受者间的心理互动、组织形象的大众传播心理技巧)等内容。
公共关系心理学在我国的研究简史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公共关系学研究在我国的兴起而逐渐建立起来的。然而,对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学研究却不是最近才有的。现有的资料表明,国外似乎还没有独立的公共关系心理学科,但他们在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从来没有放弃对公关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现象的研究。在公共关系研究中,研究者也非常关注、重视对人在公关活动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探讨,并运用这些规律有效地指导公关实践活动。整个现代心理学近100年来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应用等各方面的借鉴。
公共关系学被引进我国还只有短短的几年,作为学科群它应当包括哪些学科认识很不统一。同时,我国心理学科的发展四十多年来波折很大。因此我国心理学科研究与发达国家比,存在明显差距。面对这两种状况,公共关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有识之士认为,我们应当把握的是当代新学科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的方向,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照搬别人的拼盘;我们应当立足中国的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科群和心理学学科群。80年代中、后期,随着公共关系学研究的深入,随着公共关系活动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建立一门专门学科为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深入研究提供心理学上的依据和科学方法。公共关系心理学由此应运而生。
近几年,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相当迅速。学科体系已成雏形,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已初步成形。最显著的成果是一批有关公共关系心理学著作的出版,如马建青主编的《现代公关心理学》、张云著的《公关心理学》、赵学前和易法建主编的《公关心理学》等著作,都对公共关系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公共关系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科中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还处在努力发展时期,其学科体系、基本理论、研究方法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