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恐惧 > 聪明敏感,想象力丰富的社交恐惧人,却总在打一个人的战争
0

浏览历史

聪明敏感,想象力丰富的社交恐惧人,却总在打一个人的战争
编辑|袁筱芬 / 2021-09-20


 

 

编辑|袁筱芬

 

你唯一的义务 & Faded

当你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社交场合,是否容易产生一些紧张不安和忧虑?

 

比如:担心自己言谈举止失措或表情尴尬,担心受到别人的观察和瞩目,害怕与人视线对接,害怕与人交谈而倾向于保持缄默,乃至容易脸红、心慌、震颤、出汗,等等。

 

这是极具普遍性的社交恐惧现象,几乎每一天都在人们的生活中上演。

 

在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中,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对参加社交或暴露在公开场合的强烈恐惧既显著又持久,有的人甚至会进入惊恐状态。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惧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比如参加聚会、打电话询问、到商店购物、与权威人士打交道、和异性约会、工作面试,等等。由于这些外在接触带来无法承受的恐惧,患者甚至会长时间地把自己闭锁在家中,脱离社会、自我孤立。

 

社交恐惧症的常见外在表现有:

 

恐惧被别人注视;恐惧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表情尴尬;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张口结舌;害怕吃饭时由于有人注视而丑态百出;焦虑、脸红、心慌、震颤、出汗、恶心、尿急等。根据不同的外在症状,社交恐惧还可细分为赤面恐惧、视线恐惧、表情恐惧、异性恐惧、口吃恐惧等。

所幸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社交恐惧都还只是一种可以克服和转化的心理现象,远没有到达社交恐惧症的程度。尽管如此,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敏感害羞的人来说,置身于社交或公开场合仍然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乃至于他们情愿选择尽可能地回避人群、过安静的独处生活。

 

也有一些人,他们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也好,在陌生人面前也好,都能做到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但却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感到焦虑,比如发表公开的演讲、当众表演、询问权威人士或参加面试之类的事宜。

 

然而,无论是一般的社交恐惧,还是特殊的社交恐惧,都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甚至在暗中侵蚀我们的心灵。面对这一类的恐惧,也许你明知它是一股非理性的力量,却始终陷于其中难以解脱。

 

那么,隐藏在社交恐惧背后的心理成因是什么?

 

害怕被人注视、害怕与人沟通、害怕与异性接触或是难以顺畅表达自我,如何借由这些表象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自己?今天让我们透视社交恐惧,走出心灵的阴影。

 

 

诊聊:社交恐惧的实质是对自我的排斥

 

 

主持人:筱竹,本刊编辑

来访者:小柔,24岁,自由职业者

心理咨询师:任月

 

 

四年的心理科学专业训练,曾从事心理学测评、培训及咨询工作。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交流项目经理。《心理月刊》《时尚健康》《心探索》等多家媒体特约作者。2009年11月,与合作伙伴共同创建上元人生(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并担任培训总监,专注于身心灵理念的学习及传播。

 

筱竹:今天我们诊聊的主题是社交恐惧。一般来说,在社交或公共场合感到害羞、紧张,和陌生人接触时会不好意思,不太愿意面对人群而更喜欢独处,这些可能是性格内向的人共有的特质。那么,这一类的个性基础是否更容易产生社交恐惧呢?

 

小柔:我就是这样的性格。别人都说我看起来很文静、害羞,有些胆怯,说话声音太小,常常让人听不清楚我在说什么。我很少主动结交朋友,在工作中也是一贯保持沉默,在需要沟通的时候总是等别人来找我,自己很难主动开口。

 

任月:个性是社交恐惧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从生理层面来说,生物心理学认为社交恐惧和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有关,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从心理层面来说,性格其实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体现。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时间长了,就会逐渐形成行为模式。比如,你期待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万一遇到反对意见,则异常紧张。或者你对自我抱有极端的完美主义态度,那么在受到打击后,可能就会对自我进行过度的反省。这些行为模式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还可能跟原生家庭和童年经验有关。比如在童年时期,家长没有教会孩子足够的社会适应技能,或是一些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导致了孩子性格压抑,不善于表达。此外,如果童年时期经常搬家,每次还来不及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就转移到陌生的地方,也容易导致日后的社交恐惧。我想问一下小柔,你在社交场合一般会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呢?

 

小柔:我不太敢大声地说话,也无法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能是因为害怕得不到认同,被别人否定吧。以前在公司开例会时,如果被领导点名发言,我会变得极度紧张不安,说话的声音会发抖,甚至会带着哭腔。为此领导常常批评我胆子小、闷葫芦,缺乏工作主动性,等等。我十分苦恼,但又很难自我突破。

 

说到原生家庭,我觉得我的社交恐惧可能和母亲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她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总想要给我安排一切。从小我的想法就受到她的批评和打压,一直到现在,我已经参加工作两年了,她还是不愿意让我离开家自己租房住,说是对我不放心。另外在找男朋友这件事上,她也对我干涉很多,经常给我安排相亲,逼我见一些我压根儿不感兴趣的人。

 

筱竹:像小柔这样的情况应该算是比较典型的了。任月能否就此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帮助我们理解社交恐惧的内在心理机制?

 

任月:一般人对参加聚会、开会当众发言或其他暴露在公共场合的事情都会感到轻微紧张,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出席。真正的社交恐惧症会导致无法承受的恐惧,严重的甚至会长时间的把自己关在家里孤立自己。所以,小柔的情况只能说是有社交恐惧倾向,但还没有严重到社交恐惧症的程度。

 

社交恐惧看似是对外界的排斥,实际上是对自我的排斥和不接纳。因为有社交恐惧的人常常会感觉自己在他人眼里是滑稽可笑的,甚至会从别人的眼中读出对自己的评判和厌恶,他们自己成了自己的照妖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社交恐惧是对于自己的恐惧,是一个人的战争,完全无关外界对象。不知道小柔对此有何体会?

 

小柔:您分析得很对。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对于外在总有很多的担忧和不确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乏自信吧。

 

我从小是学画画的,在别人看来我有一定的艺术才华,但我自己很难确信这一点。而在工作中,要跟很多人打交道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所以我后来辞职在家,做一些自由性质的工作。虽然还没有到达完全自我隔绝的地步,但我也知道自己有很强的逃避现实的倾向。除了少数几个亲近的朋友,能不跟人打交道,我就尽量不跟人打交道。

 

筱竹:我感觉小柔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对人际沟通的回避。这种害怕沟通、无力沟通,是否有一些深层的心理原因呢?比如说,会不会和既往的沟通失败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关?

 

任月:社交恐惧的心理原因,前面谈到了一些,比如家庭教养环境影响了自信心的建立,这一点小柔自己也有所体悟。但社交恐惧还有深层次的意义,容易陷入这样困境的人,往往是比较聪明、敏感的人,比如一些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或者是文艺青年之类的。

 

正是因为心灵过于敏感,他们很难适应现实生活中的残酷竞争,也容易在主流社会的生存机制中遭遇一些挫折。这些人原本很优秀,但在经历了这番挫折后却开始变得颓废,并且很可能把自我隐藏在“社交恐惧”的症状背后,堂而皇之的自我放逐。

 

小柔:那我应该如何自我突破呢?虽然我渴望过那种宁静的、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有时也会渴望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可是一旦想要有所努力,内心就会升起一股强大的阻力,让我情愿停留在安全的领域里。

 

任月:被社交恐惧所困扰的人,通常想象力也非常丰富,比如会想象自己整个地被他人吞掉,而实际上这真的不要紧,你所恐惧的灾难并不会发生。社交恐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也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方法短时间内让人脱胎换骨。

 

对于小柔来说,首先你要了解恐惧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接受你的恐惧。其次,你要开始学习克服社交环境中习惯性的回避行为。

 

坦诚的接纳自己,允许自己不完美,甚至心甘情愿地理解自己的另类,同时也允许别人有权利不赞同不喜欢自己,可能是对治社交恐惧的一个好开端。

 

走出社交恐惧的心灵阴影

 

 

在我们要与外界进行社交性的对话之前,请先练习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方法很简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天清晨洗漱完毕后,请你对着镜子凝视自己的眼睛一分钟时间,仔细看看镜子中你的双眼,看看眼睛里面有些什么信息,看看你自己的内心呈现出当下的何种状态,透过双眼,有意识地向自己内心传递力量。

 

社交恐惧自测问卷

 

 

以下10个问题中,每个问题有4个答案可以选择,它们分别代表:

1.从不或很少如此;2.有时如此;3.经常如此;4.总是如此。

 

根据你的情况圈出相应的答案,此数字也是你每题所得的分数。将分数累加,就是你的最后得分。

 

1.我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讲话。

答:(1  2  3  4  )

2.在人面前脸红我很难受。

答:(1  2  3  4  )

3.聚会及一些社交活动让我害怕。

答:(1  2  3  4  )

4.我常回避和我不认识的人进行交谈。

答:(1  2  3  4  )

5.让别人议论是我不愿的事情。

答:(1  2  3  4  )

6.我回避任何以我为中心的事情。

答:(1  2  3  4  )

7.我害怕当众讲话。

答:(1  2  3  4  )

8.我不能在别人注目下做事。

答:(1  2  3  4  )

9.看见陌生人我就不由自主地发抖、心慌。

答:(1  2  3  4  )

10.我梦见和别人交谈时出丑的窘样。

答:(1  2  3  4  )

 

测试结果:

总分在10~20分的范围内,你没有社交恐惧。

 

总分在21~30分的范围内,你有轻度的社交恐惧倾向,照此发展下去可能会不妙。

 

总分在31~35分的范围内,你有中度的社交恐惧症状,应积极进行自我疗愈,或咨询专业人士。

 

总分在36~40分的范围内,你有较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状,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转变错误的认知模式

 

 

我们的信念系统对于行为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不合理的信念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感受和适应不良的行为表现。但对于外界的社交环境,以及其中的社交对象,我们是没有能力改变的,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内在的想法。

 

上世纪,美国心理学家贝克提出了合理情绪疗法(RET)。关于社交恐惧,他指出了几种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1.被爱上瘾:

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和接受自己。

 

而事实上,总是有30%的人喜欢你,30%的人不喜欢你,还有剩下40%的人无所谓。即使你刻意努力,也不过有40%的人喜欢你,20%的人不喜欢你,剩下的还是无所谓。

2.完美主义:

不允许自己犯错,忘记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刻意追求完美,除了带来烦恼以外,并不能真正对现实情况有所帮助,也不会帮助自己更好地实现目标。

3.对挫败感的低容忍度:

这些人的口头禅是,我不行,我不能,我受不了……他们的性格缺乏韧性。

 

套用前段时间比较流行的说法,他们需要增加一点“钝感力”,少一些敏感,少一些抱怨,多一分坚持,多一分“迟钝”,也多一分容忍。

 

积极有效的自我疗愈

 

 

生活和工作中,总有一些公开场合让我们感到有些紧张,甚至恐惧。或许还没有达到社交恐惧那么严重,但是该如何调整自己到最佳状态,发挥最佳水平,却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关注的。以下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呼吸和眼神

社交场合,常常需要我们做的是说话,想把话说好,除了要做一些内容上的积累和准备以外,在讲话的过程中有意识关注和调整自己的呼吸,有助于把握合适的语调和语速,同时注意与谈话对象保持目光接触。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语言表达的效果,内容仅占30%,非言语部分占70%,而语气、语速和眼神,又占了非言语部分的70%。

 

 与自己对话

在我们要与外界进行社交性的对话之前,请先练习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方法很简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天清晨洗漱完毕后,请你对着镜子凝视自己的眼睛一分钟时间,仔细看看镜子中你的双眼,看看眼睛里面有些什么信息,看看你自己的内心呈现出当下的何种状态,透过双眼,有意识地向自己内心传递力量。坚持一个月,可能会有奇迹发生哦!

 

 深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可以通过性格测试,了解自己的个性中有哪些特质容易引发社交恐惧,分析自己社交恐惧的心理根源,从而找到最有效的对治方法。接纳自己,可以从停止对自己的挑剔、批判、责难做起,不再苛求自己,不再急于从负面情绪中逃开。

 

 从事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

避免从事其工作内容与性格相悖、需要克服极大心理压力以致容易引发社交障碍的工作。

 

 

想知道您目前的心理健康状态吗?

可以点击下面的心理测评进行测试

点此查看全部测评量表



抑郁相关测评

抑郁筛查量表(PHQ-9)
简明精神问题量表(BPRS)
贝克抑郁量表(BDI)

抑郁自评量表(SDS)

老年抑郁量表(GDS)



焦虑相关测评

焦虑自评量表(SAS)

心理压力自测量表

情绪紧张度测试



其他测评

包容力测试



公司首席咨询师刘义林博士主要擅长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的非药物疗法和婚姻情感、亲子沟通问题的心理疏导。

联系方式:手机 13907605335 微信:xinlidudaoshi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